综合新闻

第七届全国煤炭高校土木院长(系主任)论坛在校举行

12月18日,全国煤炭高校土木院长(系主任)论坛暨我校首届土木工程学科湘江论坛在我校立德楼A附楼五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image.png

▲第七届全国煤炭高校土木院长(系主任)论坛在校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参加论坛并作主题报告,我校校长朱川曲、副校长施式亮出席会议。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叶继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单仁亮,同济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世进,重庆大学教务处处长李正良教授,重庆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小平,全国各煤炭高校土木学院院长、系主任、全国土木工程学科领域专家、专任教师和同学与会。大会开幕式由施式亮主持。


杨敏佳 (6).jpg

第七届全国煤炭高校土木院长(系主任)论坛在校举行


陈湘生以《隧道智能掘进发展之思考》为题作报告分享。他从我国隧道建设现状与挑战、隧道智能掘进的内涵、实现隧道智能掘进的技术路径、隧道智能掘进的技术路径、结论与展望五个概要出发,层层递进阐述我国隧道智能掘进发展的必要性及未来方向。他表示,隧道工程具有超长、超深、超大、超快、高原、高温、高寒的特征,并且逐渐呈现大断面、长距离、高水压等特点,因此需要隧道智能掘进技术进步来突破局限。陈湘生认为,实现这一技术路径需要从地层信息智能感知、智能化施工和智能决策三方面钻研。他从若干中外施工案例中讲解已取得的项目成果并进行总结。“隧道及地下工程已迈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陈湘生说道。


刘波作《复杂条件下地铁施工沉降预测理论及风险智能管控研究》报告。在介绍地铁建设与风险方面,他以北京为例,用数据论证地铁建设条件极其复杂且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他表示,为了攻克难关,中国矿业大学做了不少努力,理论研究上推导了以考虑水土耦合及施工扰动损伤的沉降计算公式为例的许多公式并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完善,而在智能监控预测系统研发应用方向,中国矿业大学研制出盾构穿越风险源三维管控平台。


“矿大土木采取先入主流,再显特色,最终追求无特色的发展路径,即均衡发展,实力强劲。”叶继红以《中矿大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立足土木学科特点探讨学科发展路径,基于“三融合、四贯通”理念,构建“4+3+X”课程体系。冯世进在《地震作用下垃圾填埋场动力响应及变形机制》报告中提到,自主研发大型多功能界面动力剪切仪,建立两阶段界面动力本构模型、考虑加筋效应的垃圾土动力本构模型、考虑垃圾体-衬垫-地基耦合的填埋场动力分析模型等重点内容。


李正良在《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实践》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自然科学核心地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迎接未来挑战;培养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才,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筑新工科新范式。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钟新谷教授作《一流课程建设,就是让学生忙起来——以拱桥及大跨度桥梁课程为例》报告。他从命题的提出背景、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准引导忙什么、多种方式严考核及不忘初心强教师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基层教育理念。


杨凤秋6.jpg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论坛召开,对于深化煤炭高校交流合作,提升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朱川曲寄语道。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