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三全育人】胡瑶:用心设计,用爱教育

一身工装,腰上系着一层围兜,胡瑶老师身着工匠般的装扮站在桌前,仔细观察着桌上利用栀子果植物染色而成的黄色织物。立志楼B122民族工艺工作室内,胡瑶正与学生们分享着植物染的奥秘,只见她手拿熨斗,娴熟地将织物熨平,围观的学生均是期待的眼神。


胡瑶.jpg

▲胡瑶与学生交流图


将教学寓于实践


植物染是胡瑶的“绝技”。作为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讲师,胡瑶在2016年带领14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外出考察途中,了解到学生对自然与传统的极大兴趣,但苦于缺少专人引领。于是,她回校后便向学校申请成立民族工艺工作室。初期,胡瑶主要倡导植物染,来响应节约环保的号召,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在这条路上慢慢探索;到后期,工作室发展成为養工坊,以比赛与项目研究为契机,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在胡瑶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斩获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工作坊三等奖、2017年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荣誉下,见证的是学生们的成长痕迹,同时也是胡瑶在工作室中无数个夜以继日伏案工作的辛勤付出。


除去成立工作室手把手的实践教学,胡瑶还将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用眼睛和脚步收获设计灵感。“对于设计来说,深入到生活中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脱离生活,凭空去设计,外出的机会是非常值得也是非常难得的,但我会尽力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胡瑶说到做到,经常带领学生到外面去学习参观。


“书籍装帧课去了印刷厂,产品展示设计课去了湖南省博物馆和谢子龙影像馆,胡瑶老师的课不仅局限于课堂,她还会经常带我们外出,让我们实地去感受。”15级产品设计专业的邹威龙细数着这两年里胡瑶带他们走过的地方,他很喜欢胡瑶老师的课堂,课上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都会得到肯定与赞赏,还能通过胡瑶老师的阅历和分享的故事,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许多的思考。


用创新“设计”课堂


“我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如果说课堂只有我讲,学生只听的话,我会觉得很失败。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要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大家兴奋起来。”胡瑶很享受与学生的互动,在她的鼓励下,她的课堂上往往出现很多“燃点”,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刷新着学生们的大脑。


“这不是西红柿炒鸡蛋配色吗?”PPT上红黄色彩的搭配点燃了学生对于中国代表色的讨论。“什么东西成了习惯就成了一种文化,当我们做中国传统产品的时候,红色和黄色的搭配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中国,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能脱离传统和民族特色。”面对学生对于“炒蛋色系”的嬉笑,胡瑶微笑地解释。


最新的PPT案例配上最鲜的热点题材,胡瑶在传统课堂里,通过多媒体方式去传递设计思维。“设计是个很新鲜的东西,不能脱离现实,时代在更迭,知识也要变化。”为了给学生以新鲜的案例,胡瑶遍访江苏南通、湖南邵阳等地考察分析与搜集案例,在有限的资源里为学生提供最有实效的体验。


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胡瑶从学生喜欢的读物、电影、节目下手,了解当代学生的状态;寒暑假或其他空余时间,胡瑶在设计与课题中不断充实自己,用自己的阅历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体会。


教育为民,设计为民


胡瑶始终秉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初心,积极投身学生工作,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从大一开始为学生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断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弘扬自律自强自信的精神。生活上她较为细心,同学生们以朋友相处,相互关爱,有状况出现能及时共情并鼓励他们。她的班上曾有三位同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她用真诚和学识陪伴他们直至康复。现在其中一位同学考上研究生,两位顺利就业。


她一直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设计为民,将设计深入乡村和城市。她连续策划了两届“野草集”公益手作创意市集,开展湘潭县槐塘小学和留学生传统美育公益课堂;带领同学们积极响应 “设计下乡”,为湘潭地区数家乡镇初创企业提供充实而专业的设计服务。她还在长沙市博物馆开展公众美育系列活动。2020年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她发动学生们一起创作抗疫海报,执画笔,战“疫”情。其事迹受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湖南等媒体报道,随后,她带领学生们继续做防疫知识系列插图和视频,受到湖南团省委的关注和肯定。


多少心血汇聚,多少荣耀铸成。胡瑶近年来获得学校第四届“学生心目中的青年魅力老师”、2020年大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指导老师、2020年湘潭市雨湖区优秀政协委员、2020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颁发“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活动书画设计类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从教的11年里,胡瑶的身影不仅穿梭于课堂与学生的生活中,也在学生和老师的身份中来回变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胡瑶大学本科老师的教导,她一直以此为教条鞭策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将“师范”二字写进自己骨子里。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