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魅力课堂】吴广平:让课堂有声有色

 

  吴广平,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理工学院屈原文化研究基地”特聘教授,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宋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湘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屈原、宋玉与楚辞的研究。已撰写出版楚辞系列著作多部,整理校勘的《楚辞释》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注译的《楚辞》获第五届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奖,撰写的《楚辞全解》获湘潭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首届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湘潭市第三届‘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吴广平的课堂里,总是热闹非凡的。课前30分钟,前三排的课桌上会摆满书。上课时,讲课声、笑声总是充满整个教室。吴广平的课堂最与众不同的,是他的声音。

  吴广平会运用一定的声音艺术,因有声而更有色。课堂里,吴广平的声音并不是平淡如水,单调乏味,而是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他把握着恰当的音量,强弱有侧重,起伏不突兀。他把握着应景的语速,有快也有慢,有张亦有弛。讲到激情之处会振耳发聩,讲到柔情之时会嗡嗡细语。有一次吴广平比较分析《但愿人长久》的几种经典演唱版本,在欣赏姜嘉锵“豪”的演唱风格时,他激情澎湃,语速较快,声调较高。而在分析邓丽君“柔”的演唱风格时,他的语速变得和缓,情绪也变得平静,声音就像溪水一般柔和。老师就是这样以不同的音量、音速带动学生们感受着不同唱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歌唱家演绎的音乐之美,以恰到好处的技巧把握着声音的高低与大小,以合理适当的艺术传递着声音的魅力与奥妙,让课堂因变化多端的声音而变得精彩动人。


  此外,吴广平的声音并不会因讲解深奥的古圣贤思想而显得呆板,他的语言也不会因解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而变得拗囗枯燥,而是常常使用多个排比句式,穿插流行的网络用语,于深入浅出中伴随诙谐幽默。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远古时代没有气息的人,常常变得没那么遥远,那些古奥生僻的文言字句,也常常变得通俗又优美。


  吴广平会融入适当的身体语言,以无声胜出有声。在上课前,他总是保持微笑,环视学生,时不时和个别学生进行目光交流,看到有学生也向他投去微笑时,他还会挥挥手,继续微笑着,然后点点头。面对有学生走神或者摆弄手中物件,或者东张西望不专心听课,甚至交头接耳时,吴广平从不会厉声呵斥,而是停顿下来,注视着走神的学生,或慢慢地边走边讲,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旁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


  抑扬顿挫、张弛有度的声音风格,温和亲切、形象逼真的无声动作,让吴广平的课堂一直座无虚席。课堂上,他常将历史人物和现今人物联系起来,将古圣贤思想和当下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触类旁通,发人深省。比如讲到庄子的思想境界,他借用著名学者潜心治学的趣事,对庄子及其思想进行了深刻阐释,“要学庄子,就要学习庄子的浪漫、诙谐以及诗意。人,不能一直活在现实里,偶尔也要幻想一下。庄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浪漫的路、诗意的路、审美的路、艺术的路,我们要大胆地朝着这个方向勇敢地走下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做一个有温度的人。”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不急不慢,似乎在念诵一首深刻的哲理诗,极富有抒情意味,话语里充盈着一种赞赏,一种向往,带动着学生的思维,牵动着学生的心绪,真让人过耳不忘,回味无穷。一堂课结束后,他经常会轻轻细细地问大家:“我这样讲,可以吗?是还要讲快一点呢?还是慢一点呢?”


  吴广平讲课是一门艺术,他的课堂,充满“声”情,传递诗情,同学们跟随他的声音,一起好奇、紧张、开怀大笑,没有一丝颓废,没有一丝沮丧。是啊,作为吴广平的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讲课魅力,还有一生难忘的师者风范!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