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8月22日至25日,人文学院、潇湘学院等4名师生组成调研小组,专程前往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对花瑶呜哇山歌进行整理及其研究。
在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田野调查,深入花瑶古寨观察当地特有民俗风情,亲身参与瑶族节日“讨僚皈”感受民族氛围;成员们还观赏了陈世达、戴田生两位呜哇山歌杰出继承人的演唱,并对演唱内容、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打起来哦,唱起来哦,唱的那青山水又转起来哦……呜哇呜哇呜哇……”一腔开嗓,陈世达老人高亢嘹亮的歌声在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山间回荡,经久不息,仅管已经是78岁高龄,但这位“呜哇山歌王”仍坚持收徒授唱,底气十足。在他心里,呜哇山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份千年传承能更好地延续下去是他最大的心愿。
“山歌也是汉文化与当地花瑶土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主要流传在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取材于生产、生活、大自然及民间传说。”陈世达介绍说,山歌大致可分为历史歌、风俗劝勉歌、生产劳动歌及情歌,与生活联系紧密,在瑶族人心中占了重要地位。
呜哇山歌也是一种劳动号子,在花瑶山林,一有开荒挖山、扯秧插田等集体劳动,老人们就会“呜哇呜哇”唱山歌鼓劲加油,具有协调和智慧劳动的实际功用,由此也被称为民歌中的绝唱。
“花瑶呜哇山歌是国家级非遗保护对象,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传承人老化,后继乏人的窘迫。”人文学院副院长聂志军是此次调研的指导教师,他认为,以往花瑶呜哇山歌采取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记录的资料过于零散,有必要进行实地调查并记录、整理呜哇山歌歌词,建立花瑶文献资料库。同时,保护与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当代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据悉,调研小组实地调查结束后,还将对呜哇山歌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民俗价值进行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