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情牵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在湘西龙山县已经开展了六天,志愿者们每天顶着烈日的酷热,沿着崎岖坎坷的山路,走入到贫困户家庭进行访谈,了解了贫困户的生活种种困难、见证了基层扶贫干部的工作扎实过硬,每日为探寻脱贫途径苦苦思索。各学院志愿者将走访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现将他们在这一阶段的手记集结汇编如下。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一大早,空气里已经有一丝热的味道,偶尔夹杂着缕凉风。太阳出来了,照着每棵树、每株草,每个人。七月二十二号,扶贫调查的第三天,今天的阳光有些格外刺眼。八点半乘着第一支书的车到了桂塘村。虽然艳阳高照,但村民早已顶着阳光开始劳作,当然我们工作也开始了。我们在支书和村里的联络员的亲自带领下进入了明溪村分的第二片地区。
在一天的调查中令我最深刻的是一户人家中的女主人。据了解,家里有七口人,但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落在了家里她丈夫身上,家里有四位老人,而她自己也养担负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不幸的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出生就遭遇到病魔的摧残,一出生就检查出了脑瘫和癫痫,这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如此,她从来没有对大儿子有过任何放弃的念头,还是坚持抚养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即便他听不懂,也不明白,即便他生活无法自理,即便他每隔一段时间发一次病,她都没有放弃。随后,当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大家都庆幸一切正常。她在讲诉她的故事的时候眼里闪着泪光,这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在讲述扶贫队的帮助时,她露出了笑容,她十分感激明溪村的扶贫小组,给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土木工程学院
漫山的云雾在清晨阳光照耀下慢慢散去,我们扶贫调研的第一天也正式开始。吃完早餐,出发第一个村——排沙坪村,受到了村干部的热情接待,一直陪着我们调研,一路带着我们走门串户做扶贫调研。
通过一天的走访及与村民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贫困山村人民的基本生活情况。很多贫困家庭还住在木屋,在下雨天甚至还会漏雨,存在很多安全问题。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进展,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很多困难问题。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村里面基本上实现了水泥路到户,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出行方便,还有部分未通道路也在建设中。
上午八点开始一直调研到下午七点半才回来,没有吃中饭也没有休息,顶着大太阳一直在做调研工作,有点累,但是也很充实很开心。
机电工程学院
农村早晨的六点,在聒噪的蝉声中醒来,云雾缭绕在半山腰,慢慢地向大山深处隐去。村里的人们都起得很早,没有城市里早起的睡眼惺忪,有的是饱满的精神和新的一天的希望。简单的吃过早餐后,我们小队便开始了今天的调查。
就这两天的结果来看,龙山县塘口村村干部对“扶贫攻坚”政策的落实很到位,很多村民在被问及到对于政府政策的满意与否时都竖起拇指,连连说好,说对此非常满意。一同前往的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了解,村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塘口村有七个兜底户,兜底户基本上都没有劳动力,没有经济来源,居住条件简陋甚至不能居住,或是家庭成员较多且有残疾及一些严重的疾病,在政府的帮贫下,情况改善了不少。
一些年轻人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有一些产业能提供就业机会,那样自己也不用外出打工。农村很难引进工商业,但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如塘口村刚开始发展的“罗汉果种植”,也有少部分种植柑橘。这些产业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个好的开端,那么对村子的脱贫致富起到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我们今天的工作是要走访完离村委会最远的几个村民小组,在陈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出发了前往洛塔村。走了一个小时18分钟,来到了今天的第一家,依旧是摇摇欲坠的房子,一个老人坐在房子前,见到我们的到来,老人很高兴。在我们表明来意以后,老人大赞扶贫政策好,老人的儿子在外面打工,留下老人一人在家,儿子也没有给老人寄赡养费。老人很朴实,很善良,他说只要儿子在外面过的好,自己苦点没有什么,幸好国家政策好,让自己保证了基本生活,对此很是感激。对于这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较差的地区,由于家庭的困难,自身条件与社会要求有一定差距,想找到好工作很不容易,留下了老人孤苦伶仃在家里,让人心酸。
在我们看来,这边的房屋很分散,基本一个山头一户人家,留下来的老人居多,交通十分不方便,万一老人身体出点事,不能及时就医,那都是大事。这些房屋最好能集体搬迁到更方便一点的地方,那就很好了,最起码能解决一些老人就医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起床了!”这是刘玉珍老师今天在计算机学院“情牵脱贫攻坚”QQ群里发出的第一条消息。7月22日上午7点30分,大家在群里纷纷应和着老师,陆陆续续地起床,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着新一天的走访调研。
伴着清脆的蝉鸣,刘玉珍老师带领的小组出发前往贾田村了。志愿者们顶着夏日毒辣太阳的照射,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过几条潺潺的小溪,为的只是赶到今天要走访的贫困户家里,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予他们帮助。在走访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画面:贾田村的田书记给了一个患有冠心病、脑梗塞和做过很多化疗的老人一百块钱,要不是看到老人想拒绝这一份善意而做出的动作,志愿者们也发现不了这一个画面。这位老人说他很感谢国家的补助,如果没有国家的补助,他也得不到救助。一天的走访调研在前前后后七个半小时的徒步中结束了。
化学化工学院
来到这里,感受到那些真正意义上的贫困——那些来自于精神、认知和生活各方面的贫困,让我们几个经常在群里嘻嘻哈哈的人,交流起来一下子就变得沉重。
这两天我填了很多张表,其中有很多比我小很多的孩子还只是初中文化程度就辍学在外打工了,而大多数尚且健在的老年人,则多是文盲或者半文盲。问起辍学在外的孩子生活怎么样时,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是有所期待或者急于表达的神情。他们跟我们说起孩子在外电子厂、纺织厂或者建筑场地打工,饭店洗碗,一个月两三千的工资只能刚刚养活他们自己时,就像描述一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在他们的认知里,生活仅仅是吃饱穿暖,仅此而已。而实际上就光是保持基本的温饱,就花费了他们对生活几乎所有的精力,他们没有热情,也没有任何的时间和资本,再去追求那些建立在知识、阅历水平上的精神温饱了。
但是就这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家,仍有一半的家庭住着上世纪初建起的老房子,房梁和墙壁摇摇欲坠,放眼望去家里没有一个地方是投进阳光的,在这些阴暗逼仄的房间里,住着四口、五口或者更多的人,相依为命这个词,就像是对他们生活方式存在的注解一样。在这里,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和先天性残疾,使得本就糟糕生活雪上加霜。难以改变的地理环境和沉重的家庭负担束缚着手脚,没办法抛弃家里外出打工,但也确实没办法靠着几亩种植百合的薄田维持温饱,这里的人像是放弃了对生活的挣扎,就这样守着贫穷的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好在近年来扶贫政策的一步步落实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尤其是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下达后,扶贫工作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天我们就走访了不少由政府出资修建的民房,让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几年,扶贫攻坚不再是一句口号,也更不似以前那样遮遮掩掩地进行。有了政府和民众的监督,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扶贫做法更是令不少老百姓竖起大拇指!我们此行虽不像驻扎湘西的扶贫干部一样,对贫困山区的扶贫工作负责到底,但我们至少可以保证我们会不忘初衷,做好工作本分,为扶贫工作尽一份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昨日经过桂塘镇政府的会议后,我们由敖峰老师带领的第十组经过分配,在今日进入老寨村进行深入调查。早上八点,在镇政府的热情招待下,我们吃好了早餐,然后由老寨村侯书记的带领下,经过40分钟的颠簸,我们顺利抵达老寨村。经过一路的奔波,我们感到该村村民到镇上的路途确实非常遥远。
经过短暂的休息过后,我们在侯书记和梁主任的带领下相继走访了该村的第二、第三小组,在走访的路上,侯书记为我们讲解了该村的概况:老寨村目前拥有人口963人,其中大部分人已出去务工,只有70多人在村中;村中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玉米,稻谷以及畜牧业(猪,牛,羊)。在路上,我们见到许多正在危房改造的地方。根据侯书记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村中有二十多户正在实施危房改造的计划。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到村干部对扶贫政策实施的力度及速度。接着,通过几个小时的入户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村民们对扶贫工作都非常满意,同时也明白了村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
经过一日的走访调查后,我明白了扶贫工作的艰辛以及作为基层干部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明白学校让我们到这实践不仅仅是体验生活的,也是让我们学习村干部身上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不管工作如何艰辛,也要坚持落实工作的精神。正所谓,干实事,做正事。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7月22日早上8点钟到村子里,在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带领下,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入户调查。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半,我们三人调查共计8户人家,中午在当地村民的热情招待下享用了午饭,腊肉的味道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湘西腊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村民们用大锅煮完干饭后,把锅里的锅巴加上水煮成稀饭,冷却后,清凉解渴,饭后一番畅饮,实在是炎炎夏日中的一股清流啊。
一天的调研结束后,我们被送回了住处。我们所住的地方是一家开了有10余年的宾馆,地处酉水河边,风景优美,很多游客、当地居民都会来此美美的吃上一顿,大人们还会去酉水河的浅水区游泳嬉戏。看到满眼的青山绿水,一天的疲惫也消去了一些。当地居民的淳朴民风和热情好客着实让本来农村出身的我们感到了家的归属感。我想说,来到龙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
生命科学学院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们今日来到了光荣村位置最偏僻的一户贫困户家中。通向他家的路如蜿蜒羊肠,上面覆满了潮湿的青苔,下脚时一不留神就得摔上一跤。在交谈中,老人家的言语里尽是对政府的感谢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盼。只是当老人家看着自己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危房改建却还有一丝颓然,她说修建房屋的砖块是一元一块,运费却需要一块八毛一块,高昂的运费背后是道路交通的不便,大型的运货车根本来不上来。有很多都市里的人都在憧憬着农村生活,认为农村依山傍水,然而却未曾了解,在这依山傍水的情况下对那些农户带来的交通困扰。要想富先修路,虽然村里的主干道已经相当完善,但是有些家处偏僻位置的农户,依然受着困扰。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阳光普照、春光明媚。今日,我们下乡永明村三组、二组、一组。在进村的这几天里,我收获颇多,既锻炼了体魄,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同时对于国家对农民的扶贫政策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在与驻村干部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我们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和认识,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学到许多工作方法之于还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责任感、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在其位谋其政以及基层工作者的艰辛。
在这其中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实现脱贫的农户大叔。大叔在几年前因为经济困难被评为贫困户,一度经济上揭不开锅,在温饱线以下生活。在接受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帮助后,大叔在产业扶持资金补助下开始养殖山羊,到目前为止大叔养殖山羊的规模达到了150余只,不光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实现了创收补贴家用。大叔说,感谢国家,在贫困人民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助之手。他就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国家的帮助下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
所以我认为,在做扶贫帮困工作时,除了给予农户们物质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扶贫。所谓人穷不能穷思想、穷志气,因此,要想帮助他们,首先应该让他们从思想上站立起来,给予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才是根本之策!
人文学院
对于扶贫政策,他们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近几年,村里相继通了水泥路,饮用水,电路改造,修缮了田间水渠。危房改造也在逐步推进,虽然有些村民还没享受到,但他们相信政策会更好的实施下去,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早日从贫困中走出来。
扶贫远远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灵思维的转变。一个家庭的清苦,七分原因都是在个人。旧制度束缚了大多数人的想法,由于没有文化信息传输,人们的思维观念一直停滞在上个世纪中。转变湘西少数民族群众的思维和现代接轨,已经迫不容缓。根据当地书记对我们的讲解,当地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落后,甚至以能成为建档立卡户而骄傲,这种思想是极其不正确的。由于村里青年基本外出务工,他们的工作任务又是更加难以顺利进行,书记也说,想要全村脱贫,任重而道远。
下午时分,我们驱车离开艾溪村,完成今天的工作。基层的工作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是最靠近老百姓的,是最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的,是最能影响他们的家庭的。政府的一个决策,可能会改变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或者幻想,所以基层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人是能改变的,只要有指路明灯,方向比方法更加重要。小孩子稚嫩的眼中充满了明媚之光,又何尝不是建设祖国的下一代力量。
外国语学院
在清晨的温和的阳光照射下,我们外国语学院第一调研小组便怀着期待的心情前往我们的调研目的地-小井村。一路上,那昨日见过的巍峨的山和清澈的水给我们一种熟悉的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
在小井村扶贫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村民张国安的家里,他的家坐落在山坡上,隐藏在众多房子之后。当经过一栋栋房子和穿过一个个路口之后,就能看见他由木板组成的家,与村里别的房子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他们的家虽然看起来离大路很近,然而却被许多杂草和灌木遮挡住了前行的道路,在攀爬了接近45°的斜坡后,我们终于到达了他的门前。他和妻子热情的迎接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他家的基本情况,一家四口人,夫妻俩加一男一女。他自己左手残疾,基本丧失下地劳动的能力,他的妻子也是有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我们和她交流时她一直说头疼。面临这样的家庭不幸,他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轻易的放弃自己,而是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农活时也许别人锄地时只要锄一下,但他要三下才能达到同样效果。他整个人看起来很乐观积极,他说靠自己的努力,能让一家人过好日子。他积极的生活态度,赢得了村民对他的好评和尊重。
如今他们的生活也算是安稳了点,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下,他家马上也要建一个安全干净的房子了。在聊天中他一直说道:“党和政府对我实在是太好了,我在那些几近要活不下去的日子里都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才能继续走下去,我一定教育我的子女们代我报答我们的党,报答我们的政府”。小井村村民张国安,虽然他只有一个残疾的身体和贫困的条件,但他却有一颗顽强的心和报答党和国家的崇高的志,这让我们十分敬佩也深受激励。
今天,我们组总共调查了五个贫困户,对贫困户的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登记。虽然幸苦,但收获很大。
教育学院
今天,在小组成员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第一个村的走访调查任务。
为我们走访比较顺利,加上刘明理老师希望我们学生也能够多得到一些锻炼,所以我今天也亲自上阵做了几回采访者。看似简单的事情轮到自己做时发现并不简单,如何简洁明了的引入主题,如何提问能使对方明白,如何从被访者的回答中快速提取出想要的内容,如何使问题的衔接不会过于生硬,如何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结束访问等,这在老师做起来得心应手的事,自己做起来确汗流浃背,无比的紧张。可见,这些都是通过经验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方法。由于自己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以后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所以上述扶贫访谈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有可能会遇到,提早遇到就能更好的应对做好充足的准备了。当然平时上课学到的访谈技巧也在这几天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算是融会贯通的过程吧!龙山扶贫攻坚刚开展几天,自己的收获还真是越来越多了!
商学院
今日,我院七支队伍整装待发,走进乡村,正式开展情牵脱贫攻坚调研活动。同时在茨岩塘镇凉水村、茄佗村、靛房镇信地村、石堤村、大安乡木鱼坪村、五星村、石牌镇桃源村走访农户,填写调查问卷。各乡村干部热情接待,不仅像我们反映了当地扶贫情况,更是陪同我们的队伍跋山涉水,走访贫困户。
经过一天的走访总结,各乡村贫困原因各有异同。比如在走访凉水村的时候,这里的贫困原因是缺乏主要劳动力,医疗保障不够。而茄佗村则是道路不通,深山封闭。偏远的靛房镇信地村更是各种原因皆有。其中凉水村第一书记谭宗兴书记向我们详细分析了各户贫困的原因,提出了"县有县情,镇有镇情,村有村情,户有户情"的扶贫方案。在调研中,各村贫富差距也很显著。特别是在走访兜底户的时候,我院七支队伍都感慨到:心酸,心痛,如刺在喉,如梗在咽。但乡村干部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这让我们的老师学生感到安慰。入夜,商学院七支队伍安全返回住处。
艺术学院
今天,我们随着彭书记和村主任在双溪村继续进行扶贫调查工作,山路蜿蜒崎岖,他们两位村干部却轻车熟路,毫不费力。我们来到了村里相对海拔最高的一户人家,这里只居住了一户人家,老人老远就认出来了彭书记。据书记介绍,老人现在一个人,有两个儿子还在外务工,很少回家,带队冯老师用着当地方言与老人亲切的进行交谈,了解家庭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很困难,有一个儿子在外务工,很少回家,老人家里不通电,吃水靠邻里相亲帮助或者去附近家里面取水,维持日常生活。老人讲,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周围的路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主要的还是水电。老人们都希望能尽快通上电,书记也表明整改方案已经上报,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实施了!
村里人数不多,但居住比较分散,村里的书记想引进新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发展新型产业,吸引劳动力回流,通过带来新的技术,不仅能带领村里尽快脱贫,也能引进人才,促进生产发展!
体育学院
7月22日早上8:30,开始了第二天的乡镇实践活动,我们早早的吃到了正宗的湘西腊肉早餐,品尝到了湘西的特色菜后,9:00开始出发,路上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车程,走过山路,一共走访了两个片区,中午也依然没有休息吃东西。
下午3:30,我们回到了住所,开始整理一天调查出来的资料,晚餐开始,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这里的风俗:饭前喝酒,吃的全是农家自产的天然无污染的菜品,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农户知道了我们的来由,希望我们能将一些意见能够反馈上去,最主要的是希望道路能户户通,还有危房改造工程也希望能得以重视,有些人也是房子不能住人了,但是由于在外打工没有评定为D级改建等级,需要明年四月份下一批次争取名额。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今天,我们在龙山县兴隆街道响水洞村走访调研时,发现其中有一户住的是一座两层小楼房,且两层楼内部和外部的装修都已基本完成。那时我开始郁闷了:在村里,这个房屋看起来各个条件勉强还算是可以的啊?但听到真相的我虽然没有眼泪掉下来这么夸张,确实也是惊得心里一颤。房屋能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模样,是经过了18年慢慢磨出来的。子女在外打工有一点点钱了,就弄一部分的装修,可能今年是个厕所,后年是个厨房,反正能装多少就装多少。看得到的外表是一应俱全,看不到的内心却是无尽心酸。
可能自己太年轻或者是被保护得太好没有经历过风雨,总是喜欢以“我以为”作为任何事情的开端,但往往我以为的我以为仅仅只是我以为罢了。单纯幼稚的眼光可以发现大山中的阳光、笑容和小美好,但是却看不尽光影、泪水和苦难。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往往没有让别人看到,却依旧是存在着的。没有真正了解情况就妄下定论,说实话我的内心感到非常的愧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扶贫工作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齐心协力扎扎实实落实工作后,总会水滴石穿攻破阻碍同时收获内心的丰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在我们今天走访的典型户中,邓德元老乡让我深深敬佩,老乡家里有两个儿子,房子为危房,本人年龄大,家里缺乏劳动力。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贫困户,但是在今年接受扶贫政策的春雨后,进行了危房改造,补助五万多,使住房条件得以改善。另外在大好政策下本人也没闲着,两个儿子凭借劳务输出在广东上海均能够2000-3000一月,他本人也通过自己艰苦创业创办私人养猪(生猪八头)每头猪能创造收入三千元。同时,他不放弃其他产业增收,积极经营耕地创收,八亩耕地分别种植玉米,红薯,土豆创收数千。通过以上措施邓德元老乡今年便可脱贫。
邓老乡跟我说,他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扶贫干部,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自己变成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也谢谢我们的关心,感谢政策的英明。我们整个材料二组和村干部进村时,村里黄发垂髫,无不欢乐迎接,热情洋溢,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本地扶贫干部平时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走进基层、亲近基层的工作方法深入大众。在淳朴的湘西有一群淳朴的龙山人,在淳朴的龙山有一群淳朴的召市人,当年孕育苗疆文化的圣地可以创造出媲美古滇国和巴蜀的文化,今朝定可以创造鲤鱼跃龙门的奇迹。
潇湘学院
咱果乡连界村红盾小学的代课教师戴昌生老师,一个人在红盾小学坚持上课19年,最初工资仅40元,现在的工资也不到2000元,并且每年只有九个月可以领工资。他一个人兼任了红盾小学的语文,数学,体育教师,全校仅有六名学生。戴老师家中还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是龙山县一中的美术特长生,每年要花费不少学费,戴老师的爱人患病,劳动能力低。当我们问到他,既然家庭负担这么重,那为什么不选择外出打工时。戴老师说道:“虽然外出打工,收入会比现在高很多,但是我一走,这里的孩子们就可能辍学,我们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外出也不方便。全乡目前只有两所小学,其他人走了,我不能走。”戴老师的经历深深的感动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