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媒时代”的激流中,校园媒体该如何破浪前行?5月20日下午,我校第五届校园媒体交流峰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五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湖南大学大学生通讯社、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报》记者团,我校大学生通讯社、广播电视记者站等30余家校园媒体的记者齐聚一堂,共话校园新闻业务。校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及老师到场指导。
解答: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闻还靠时效强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社内平台如何运用?”、“新闻线索哪里寻找?”一开场,湖南大学大学生通讯社便抛出了三个校媒人共同关注的话题,成功吸引现场注意力。“学生参与、平台融合、培养新闻敏感是提升校园媒体质量的关键。”湖南大学分享人详细剖析了校园媒体的发展方向及融合方式等内容。同时,分享者还重点讲解了消息类稿件写作注意事项,及新闻策划与采访提纲的撰写技巧,为现场校媒人带来一波十足的“干货”。
如何保持学生记者队伍的高品质发展?“老记者带新成员”是湘潭大学《湘潭大学报》的发展“秘方”。其分享人介绍道:“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带领我们走上‘打怪升级’之路,也确保了委员能得到一对一的写稿指导。”同时,主动报送新闻选题的写稿模式也大大提升了校园记者积极性,使得湘潭大学外宣数目一直处于湖南省前列。湘潭大学分享人表示,保证时机到位、动作迅速、姿势优美是外宣稿件发表的重中之重。为确保“小活动也有大观点”,湘潭大学一直致力于发现最适合本校外宣发展的“金钥匙”,即选题紧抓时效性,力争活动结束一天内出稿。
分享:新闻选题再开发,用心热爱校媒工作
校园新闻选题如出一辙,重复性高,如何在旧事物上发掘新观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大学生通讯社分享人彭澎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向众多校媒分享了六条“选题宝典”:对已报道新闻的再开发、关注身边动态、关注服务类及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题材、社会热点题材的校内化、给老选题以新活力、大数据时代的精确新闻报道等,为校园新闻选题方向贡献了方法。
“做校媒工作就像谈恋爱”,校广播电视台分享者梅洁幽默地将校媒工作比作谈恋爱。通过讲述恋爱里相知、相识、相恋的三个过程,与校媒工作一一对应,形象地说明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在梅洁看来,用心热爱校媒工作,将喜欢变成爱才是校媒人的最终目标。
作为纸质校园媒体,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团学性刊物《科学与人文》如何得以十二年屹立不倒? 对此,《科学与人文》学生负责人王芳婷分享了杂志独特的运营模式:文字、美编和外宣三管齐下,外宣征稿、文编改稿、美编设计插图和封面是《科学与人文》一直以来的“制胜法宝”。
发声:做一名合格校媒人
峰会临近尾声,我校第二届新闻作品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廖志鹏、曾志前两位老师为获奖者们颁发奖状。4月初,我校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新闻作品。此次新闻作品大赛共分为视频类、图片类、新闻文体类、新媒体类、副刊文学类五个参赛单元,经过初评、复评,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29个。
“我们需要的就是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用文字来呈现世界!”副刊文学类一等奖获得者涂佳敏讲述了她与文学、写作的故事。校媒人执笔发声,对涂佳敏而言,则是白天看世界,晚上写世界。视频类一等奖获得者张萍则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做好视频新闻必备的两点:一是通权达变,学会沟通和交流;二是行苦志坚,用十足的耐心和细心,精益求精。
新媒体类一等奖获得者周旭通为现场新媒体人分享了他的经验宝典,他认为新媒体创作应发挥新媒体画风活泼的优势,着重选择轻量选题,以吸引用户的观看、点赞和转发。面对重大选题时,则应打破选题严肃风格,巧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以此调动受众感情。在周旭通看来,作为一个新媒体人必须具备的,便是及时接触新平台,开发新领域,做一名合格的媒体人。
“年轻人就应当有思想,执着、敬业,从你们身上我能看到校园新闻更美好的未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廖志鹏对各校内外分享人予以了肯定与感谢。他向在座校媒人提出了殷切期望:“大家应积极协同合作,交流经验,努力投身校园媒体,提高自身新闻敏感和新闻素养,当一名吃得了苦、俯得下身做新闻的媒体人,希望同学们能在媒体领域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