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第十四届大学生通讯社、校广播电视记者站举行成立大会

作者:文/龙美萍 魏玉婷 江芸 翁素丽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6-11-15 浏览:129




  11月15日下午,综合楼A附楼五楼报告厅,第十四届大学生通讯社、校广播电视记者站成立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一群怀揣新闻梦想的校媒人相聚一堂,携梦出发。校党委宣传部全体人员及各学院学生记者近300人参加大会。


心中的新闻梦,从这里开始

  一届校媒人接过一届校媒人的旗帜,一届校媒人被一届校媒人感动。第14届的新鲜“血液”接过校媒前辈们的接力棒,重新起航。

  深夜与键盘相依,清晨又在新闻的召唤声中醒来,大学生通讯社新生代表刘一博已经习惯每日奔走在校园的大街小巷,冲在校园焦点发生的前线。然而追梦的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第一次采写新闻,会议内容没有记录完整,领导职称记不准确,导致新闻网的成稿没有采用她写的一句话。

  虽受打击,但前辈们的指引,梦想的动力,让她坚持了下来。时光匆匆,不忘本心,46天,23页采访记录,11篇稿子是她给内心的新闻梦最好的回答。“遇见大通,我要成为新闻人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

  “我们需要的是百分之两百的细心,需要的是对广电最大的热爱。”校广播电视记者站新生代表宋金泽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传媒梦,并带着这份梦想成为了一名校媒人。他在办公室的岗位上,虽没有掌声与喝彩,却干着自己最喜欢的事。

因为梦想,三年青春献给新闻

  “打造优秀团队,打磨精品报道,以新闻责任为担当,以见证记录为己任。”大学生通讯社社长江涛带领全体大通人开始新的征程与梦想。

 “三年献给大通,我只想做好大通的一切事情。”这是江涛对大通、对梦想的承诺。

  第十三届大学生通讯社文学部部长浦芷芊第四次来到成立大会的现场,看着懵懂的委员们,她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大通一直在成长,它会变得越来越好。”虽已离开大通,但三年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人在一起不是团队,心在一起才是团队。”校广播电视记者站站长伍汝苗用一句话道出对校媒同仁的期望,希望校媒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发展。

深情寄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称号,每年在各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稿件上百篇,校园新闻网每月发表图文新闻100篇左右、视频新闻10来篇,每月2期的校报、每年4期的画册、每天播出的校园广播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的新媒体,致力于传递科大好声音,讲述科大故事。“学生记者是我们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力量!”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廖志鹏对一直为我校新闻宣传工作奋力拼搏的学生记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学生记者提出了希望。

  他说,校园记者一是要有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自觉担负起校园舆论引导的责任和使命;二是要在思想和行动上用业务工作说话,要立足于新闻宣传的各项工作;三是应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敏感度和耐性,坚持不怕苦、不怕寂寞的工作精神,多看、多学、多写,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他认为,大学生通讯社与校广播电视记者站要在工作上协调统一,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共同为传递校园正能量执笔发声。

  “看到热情饱满的你们就想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希望你们保持热情,坚守新闻梦想!”他对现场校园记者寄予厚望。

  会后,《潇湘晨报》总编辑伍洪涛应邀开展了以“时代一定有真情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为主题的新闻讲座,并与现场全体人员进行热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