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站了多久了?”
“将近个8小时吧。”
“累不累?”
“累,但心里很满足。”
9月9日21点半,湘潭火车站空荡荡的出站口外只有志愿者在来回走动,此时,广播内温柔的女声提醒着工作人员,由南宁开往九江的k1524次列车即将进站。李昊阳用力摇了摇睡意昏沉的脑袋,笔直地举起湖南科技大学的红色标牌,翘首以盼着新生的到来。
“一大波新生正在靠近!注意,一大波新生正在靠近!”旁边有志愿者打趣到,李昊阳收起疲惫开怀一笑。作为此次湘潭火车站迎新点的总负责人,虽然站了一天,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防止新生被招揽生意的“黑车”司机带走,李昊阳和几个志愿者一直坚守在出站口最中间的位置。每当蜂拥的人群涌入时,这个大男孩总会一改外表的斯文,高高举起标牌,扯着嗓子喊,“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新生梁丽乘坐的便是这趟从故乡广西驶来的列车,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梁丽在车上一直担心今晚是否能顺利赶去学校。忐忑不安地走到出站口,却惊喜地发现了李昊阳高高举着的红色标牌,上面“湖南科技大学”的字样隽秀而醒目。这行梁丽在录取书上看过无数遍的六个字,此刻带给她的是前所未有的亲切与温暖。“终于到家了。”她放下心里悬着的石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而此时,在摆放着数十张塑料凳、两大桶矿泉水和几摞一次性纸杯的迎新“大本营”里,已经坐满了刚出站的新生及家长。本是五湖四海而来,陌生的关系却因为湖南科技大学的纽带而在这个雨夜里显得格外温暖。一位来自广西桂林的家长和一位来自湖南邵阳的家长虽在互相抱怨旅途的波折,却也时刻能听到他们传来的欢笑声。
迎新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要克服恶劣的天气,身体的疲乏,新生和家长们偶然的焦急与烦躁也不断考验着志愿者们的耐心与细心。志愿者何永业今年虽是第一次参与迎新工作,但每次清点“大本营”里的新生和家长人数时,他都会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不断安抚大家因等待大巴而产生的情绪。“我去年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何永业告诉记者,截至晚上9点半,他已送走了20趟迎新车,迎新工作也渐渐处理得游刃有余。
虽然工作总会遇到不顺,但新生和家长偶尔给予的温暖总会让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家长为满头大汗的志愿者倒的一杯水,新生们的一句“学长学姐你们辛苦了!”,都让志愿者们对自己这份工作产生深深地骄傲。
此时此刻,在黑夜中前行的一辆迎新车内,讲解员陈方琳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内显得尤为甜美。这个看上去瘦弱的女孩,今年已是第三次做迎新讲解员了。作为前辈,她对讲解工作十分用心,脱离常规,“讲”出了花样也“讲”出了温情。看到家长的眼神中布满不舍,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和母亲分别时的心酸。于是,她停下口中的“大学衣食住行”,深情对着麦克风说到:“学弟学妹们,你们的父母把你们送到欢乐的校园,却即将一人孤单返回,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拥抱或是鼓鼓掌?”十秒,二十秒,寂静散去,掌声终于在车内轻轻响起。
晚上23点,雨越下越大,风随着夜深也愈渐刺骨。但在长沙火车站和湘潭火车站的迎新点,依旧有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的志愿者,他们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6点。志愿者们困顿交加,大家通过不断活动着身体提神暖身,坚持送走了近300个踏着深夜而来的新生和家长。“可能是使命感在支撑着我们吧。”坚守夜班的志愿者何永业轻描淡写地说。
夜幕下,因施工修缮的湘潭火车站在滂沱的大雨中显得愈发冷清。漆黑的工地前,迎着空旷的出站口,一排排帐篷却点着明亮的灯光,像一列守夜的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