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关于道德的追寻与探索,几千年来,人类从未停止。4月24日晚,第十二届研究生“唯实·创新”学术论坛社会学科分论坛暨教育学院“明湖教育论坛”第二讲于我校八教2-3举行。台湾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兼教务长,高雄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教育哲学博士简成熙教授与教育学院师生们共同探讨这一永恒的命题。
“我们真的重视教育吗?”简教授开篇发问,“与古代相比,我们的道德水准是倒退了还是前进了?”一个个问题串联整场讲座,让讲座不止是老师单纯的灌输,而是思辨的融合。
简教授重点讲述有德者的五个角度:服从应有秩序、遵守既定规则;思考或批判既定的道德规范;关怀、慈悲与同理心(即换位思考);圆融的生活智慧;最后为品德或品格教育。通过例举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引人思考:“点点滴滴皆学问”,辩证地分析各论点,明确“道德具有复杂性,也具有弹性”的观点。
从《世说新语》的细节,到“二十四孝”的小故事,从苏格拉底到弗洛伊德,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知识,一场讲座不再单薄。简教授巧妙的动作、活泼的语气带上俏皮地台湾口音,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讲座。
“在孩子单纯的思想世界里,我们总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去判断、要求他们,这样真的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吗?”15级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的熊欠欠在互动环节中提问道。简教授通过对比东西方教育方式,举出自己教育孩子的真实生活事例,提出要允许孩子犯错,但是犯错并不等于放任,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与他们沟通,相互了解。
对于简教授给出的答案,熊欠欠同学十分赞同,她表示,“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讲课魅力,深入浅出的分析,让讲座不再枯燥,而这次有关道德的讲座,也从心底深深激发了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对它的理解更透彻。”
新闻链接:
简成熙,台湾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兼教务长,高雄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教育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品德教育、公民教育与性别教育,并致力于电影教育推广活动;著有《理性、分析、教育人》、《教育哲学:理念、专题与实务》、《教育哲学专论:当分析哲学遇上女性主义》、《电影与人生》等书。译有J.F.Soltis《教育概念分析导论》、J.Maritain《十字路口的教育》等教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