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15点,我校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笔试环节的序幕在五教2-8拉开。笔试总计90分钟,需完成41道知识技能题目。考查内容广泛,涵盖自然、人文、时政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被95位参赛辅导员打趣为“百科知识竞赛”。
同日19点30分,机试环节的较量也在逸夫楼217正式上演。机试分为“按图索骥”、“鱼目混珠”与“描述定位”三个部分,重点测试辅导员对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家庭经济状况、奖惩情况和学习情况等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
法学院辅导员伍安表示:“机试环节是对辅导员眼力、记忆力与责任心的一次综合考察。在日常学生工作中,我们必须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知晓学生各项情况。如果辅导员能和学生成为朋友,关注学生的成长,解决这些题目自然易如反掌”。
学生在课堂上突发疾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迷恋上网、谈恋爱影响学业,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宿舍关系紧张,应该如何适当调节?学生在考研和就业之间举棋不定,又应该怎样给出好的建议?
3月5日上午8点,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环节在三教101举行,大赛进入高潮阶段。副校长胡石其出席,宣传部部长何频、教务处处长杨清等参加并担任现场评委。
案例分析环节针对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其设置成具体的案例,考验20位辅导员的工作应变和处理的能力,并在5分钟内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李同学来自农村,平时性格内向、敏感,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上大学后,他也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虽然努力刻苦,但成绩仍徘徊在中下游。他感觉自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甚至有轻生念头。如果你是他的辅导员,会如何对其进行劝说?
这一道“难题”摆在管理学院辅导员李慧慧面前,她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真正的心声。接下来,要在李同学的同学和室友那里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并向学院副书记汇报,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一起配合学校工作。最后,要让他到校心健进行专业诊聊,让优秀学生干部对他进行帮扶,帮助李同学重新树立信心。
在谈心谈话环节,两名参赛选手为一组,一名扮演辅导员,另一名饰演学生,现场模拟题目中的情景,20位辅导员都使出了“看家”本领。
“老师,我不喜欢师范专业,学校为什么不让我转到会计专业?”体育学院文红梅扮演的“小胡同学”露出一副愁容。
“小胡,你别急。即使不能转专业,你可以自己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将来也能够从事会计工作。” 管理学院王球云扮演的“张老师”耐心劝导说,“但老师想用亲身经历分享一些建议给你,做老师有很多好处,比如你能有更多自由灵活的时间、和学生相处也会让你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
在“张老师”的悉心帮助下,“小胡同学”终于成功解开心结。
“辅导员和学生一样需要职业规划,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辅导员自身也在正向着专业化发展。”人文学院辅导员赵华如是说。
最终,能源学院的陶娟、张新笛分别斩获案例分析和谈心谈话环节的冠军。经过两天的角逐,第五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圆满收官。据悉,大赛最终成绩将于下周公布,学校还将选出三位优秀辅导员参加3月下旬举行的省级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