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442名参训学生而言,清晨6:30的集合训练,从睡梦中挣扎着爬起来实在是一件很需要毅力的事情。然而,在他们集合的前三个小时里,二食堂的刘阿姨早已开始发面准备早餐、后勤组负责采购的汤仁和已经前往市中心购买食材、58岁的保洁员王阿姨已经打扫了训练场地、38名医护人员已经将1000多份体检用品分配到位。
医:“这是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做的”
“任何一项简单的工作,若是乘以8422,都是不小的工作量。”校医院副院长杨建和她的同事们度过了一个没有旅游没有聚会的国庆,每天重复做着一件事——“体检”。9月29日至10月7日,38位医护人员每天五点多起床,草草吃过早餐后马上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要赶在学生来之前搬好桌子,准备好体检用品。
“抽血之前是不能吃早餐的,为了保证学生能按时吃早餐,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提前两个小时上班,比较辛苦。”后勤处处长吴毅君说。然而,参与本次体检的唐医生认为这个国庆过得的确不轻松,但“这是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做的。
8天,8422名新生。每天为1000名新生体检,如果是四个人一组的检查项目,那么每个人要负责250位学生,两个人一组的话则是500人。“基本上一坐就是从6:00到11:00,连上厕所喝水都嫌浪费时间。”据杨建介绍,除了体检,他们还要负责日常的医疗工作及军训场上的突发状况,“人手太紧张了。”
食:“只要孩子们吃得满意我就开心”
“阿姨,我要红枣豆浆”“千层饼”“要黑芝麻的”一群身着绿色军装的学生将刘阿姨的早点窗口“打了围”,磨豆浆、取饼、装袋、收款,“实在搞不赢,恨不得有两只手。”
“这段时间,我们都是凌晨3:00就起来准备早餐,可还是来不及,那些军训的孩子来得太早了,有时候五点多就有人来买早点了。”刘阿姨既高兴又无奈。整齐摆放的千层饼、肉松饼、香菇饼……这些都是刘阿姨和家人辛苦一早上的“成果”。刘阿姨说虽然很辛苦,但都是值得的,“我是做父母的人,只要孩子们吃得满意我就开心。”
负责采购的汤师傅每天五点钟准时外出采购,他最关注的是食材的质量。“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们吃好吃饱,吃得放心。”
助:“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物理学院的服务台上摆放着几桶饮用水,抽屉里塞满了红花油、创口贴等医疗药品。“这次军训天气比较凉爽,对药品的需求其实不大,但我们还是准备得非常齐全。前几天有新生脚崴了,及时给他擦了红花油才恢复得比较快,所以说军训时医护用品是非常重要的。” 14级应用电子技术教育01班的范强认为,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他说,以前自己也曾被学长学姐这样“保护”过。
和全校其他467名助班一样,15级人文学院文学三班的助班黎联聪一直陪在新生身边。帮助新生解决各种困难、督促新生军训、辅助教官完成军训任务……在黎联聪眼中,这些生于97、98年的“小鲜肉”就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看着他们进步感觉很快乐。
巡:“做最坚强的后盾”
军训期间,信息队加大了对宿舍财产安全的巡视力度。“学弟学妹军训比较辛苦,我们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军训当中。”学生信息安全队二中队的队委朱齐芳说,在她看来后勤保障是新生最坚强的后盾。
“后勤工作繁琐辛苦,工作量大,来不得半点虚的。比如扫地,工作是否做到位都写在‘地面’上。” 后勤处处长吴毅君感慨,“后勤工作是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的”。为了确保夜训的安全,后勤人员在各个训练场加了“临时灯”,参加军训的同学回宿舍比较晚,为了能让他们都洗上热水澡,澡堂开放时间延长了3小时,南北校区负责军训保健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