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论坛——“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在伟人故里湘潭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马研院、湖南省社科院、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等近60家科研院所、高校、党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研讨,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等媒体出席会议。
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邓纯东,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湖南省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刘建武,山东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我校校长李伯超、党委副书记朱川曲、副校长李琳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副院长贾朝宁主持开幕式。
李湘舟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我国毛泽东研究理论界群贤毕至的一次盛会,也是湖南社科理论界致力打造学术研究“高地”的一件大事,对推动我省毛泽东研究迈上新台阶有着重要重要意义。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奠基者,以“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大家在社科研究中的时代眼光和政治担当,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哪里来、往何处去、“特”在哪里的问题。深入研究这一主题,能更好地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怎么走等重大理论问题,更好地消除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出现的讲不清、行不通、守不住等困惑,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李伯超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向与会专家学者阐述了学校基本情况,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毛泽东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这次研讨会是中国社科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学校将竭诚为会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邓纯东在主题发言中说,现今世界纷繁复杂,社科理论界有责任帮助全社会分析研判形势,巩固党的意识形态。他主要讲了四个观点:以毛泽东为主的第一代领导人毕生的奋斗奠定了中国道路的基础;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坚持从实践出发;毛泽东在建国后三十年的艰难探索中,为若干政策和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物质条件和经验教训;毛泽东的从政理念、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等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大家学习。
刘建武作了“毛泽东的探索和十八大以来的探索之间的关系”的主题报告。他认为,毛泽东和习近平有着一个同样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党不变质,国不变色;他们共同关注公和私的关系问题,强调社会主义姓“公”不姓“私”;两者追求的目标一致,社会主义最后要达到共同富裕。唐洲雁则从“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这一视角解读大会主题,认为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关头,深刻理解毛泽东时代的探索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的奠基之功至关重要。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马研院、湖南省社科院、吉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及我校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从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关系、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期探索等不同视角和维度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让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闭幕式上,中国社科院马研院院长助理王春焕研究员总结道,这次会议加强了社科理论界各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展示了中国社科届毛泽东研究的学术前沿和最新成果。大会形成了一个重要共识,那就是决不能把改革开放的前后两个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决不能否定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进程中的奠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