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2015年羊年春节“世纪最晚”,中国各地大学生将迎来38年来超长的一次寒假。根据校历显示,我校师生将迎来42天假期,学校定于3月9日开学,大部分同学可以在家度过元宵节。
最长寒假怎么过?根据我校大学生通讯社派发的100份调查问卷显:有45.86%的师生选择与亲人朋友相聚,看书、培养特长则分别位居二三名。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师生,关注他们的寒假计划。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爱好。面对“史上最长寒假”,他们是如何安排的呢?
学生:实习、打工?关键在于提升个人价值
大四学生余剑桥刚刚参加完今年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说起最长寒假的计划,热爱新闻传媒的余剑桥报名参加了广州的一个公益性质的新闻培训 ,培训从一月末持续到二月中旬,历时半个月。培训内容主要是由资深媒体人组成的导师团队讲解关于新闻报道的各方面知识与信息时代下的深层次认识。培训中他将能参与团队采访报道和社会议题的实践操作。
大多数刚考完研的学生会选择开始找工作,他也坦言自己参加培训的选择比较与众不同。然而从事与新闻相关的活动是他最喜欢也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的事。回顾往年的寒暑假,自己参与的事情也离不开新闻:到家乡的报社实习,策划学校的记者节,在湖南广电参与编写文案与策划……
除了培训,余剑桥还想利用最长寒假多看一些书来给自己充电。往年假期他都会选择性的去看一些书籍,如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今年寒假他想攻读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书籍,他认为在新媒体的时代环境下,能利用互联思维去分析问题,并掌握互联网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校大三工科生周鹏飞,因画得一手栩栩如生的圆珠笔手绘画而迅速走红。今年寒假,周鹏飞依然选择与画笔相伴。
往年寒假,周鹏飞常常是在走亲访友中度过。隔三差五的同学聚会、拖家带口的家庭聚餐等等娱乐活动把寒假填的满满当当,他坦言,这样的假期显得热闹却单调,他希望今年的“最长寒假”能够有更多由自己来支配的时间。
“最长寒假”中,周鹏飞的首要任务便是创作一幅4开纸大小的手绘画,取“年年有余”之意,画几条水中跃起的鱼。他计划在200个小时内完成画作,赶在年前装裱好,挂置在客厅增添过年的意趣。“这幅画我一定会尽十二万分的努力去完成,我想把这幅作品创作成我的代表作,有机会也会拿它去参赛。”周鹏飞笑着说。
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李欣桐,无疑是许多人心目中实至名归的“女神”。从高三开始进军职业模特行业的她,已经荣膺湖南省“新丝路”模特大赛亚军、入围全国超模大赛前20强,并且连续两年保持专业课成绩第一。
根据家人的安排,2014年末的这个“最长寒假”,李欣桐将跟随小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做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熟悉财务方面的实际操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之余,也会继续锻炼,并且打算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李欣桐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每个假期学会一项新技能,在学会做饭、瑜伽、游泳之后,这个寒假的目标方向初步定在坚持跳舞。
老师:科研、课题研究成首选
10天过年陪家里人,46天与60米深海钻机“海牛号”一起进行海试。56天的假期,对万步炎的寒假计划而言,时间仍然不够用。
20号起运、25号到青岛、月底对“海牛号”上的设备进行组装,在船上进行安装调试。2月初,出海到海上进行浅海试验,对整个60米钻机的设备、系统性能参数功能进行全面检验。如果没有问题,3月初进入太平洋或者南海进行远海试验、深海实验。56天的时间,万步炎恨不得把每一天都掰成两半来用,时间仍然紧迫。
对万步炎而言,心里的压力也是自己要攻克的一道难关。作为我国首台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进行海试,此次海试结果各个国家都很关注。离海试还有25天,万步炎已经开始提前做着准备。
热通量、含水量、水温……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实验室内,王欣正带领着同学们紧张的进行着数据统计。尽管不少老师同学都在为即将迎来的最长寒假兴奋不已,王欣却表示,寒假大部分时间他仍然将在实验室度过。
王欣副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平日教学任务繁重,假期就成了他科研的最好时间。今年,他负责的课题研究处于上升期,正是研究中数据最复杂、工作量极大的一年。这个假期,王欣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100多万个数据统计完成,通过与往年数据对比分析,判断探测地点的物理属性判断坝子的安全性。
尽管工作时间长,可王欣唯一感到愧疚的,就是陪伴在老人孩子身边的时间太少。家住湖南耒阳的他每年只能回去两三次,连续几年,他都是过年前一天才到家。今年高二的儿子特别希望爸爸能在寒假里辅导自己的地理。 “明年寒假,我一定尽早回家,好好陪陪他们。”王欣匆匆许下承诺,又返回实验台前,紧张地忙碌起来。
李康澄是人文学院专业课教师,从事汉语方言与音韵,语法,词汇方面的教学研究。说到今年的最长寒假,李康澄笑着用“最紧张与最充实”来形容。今年他成为了自己硕士生导师申请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因此,他打算利用寒假对长沙方言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任务是艰巨的。他需要找到老中青三代世居长沙的当地人作为发音合作人,通过全程录音摄像,将他们的语料记录下来。4000多个字、5000多个词、民间故事、当地民谣,李康澄会将录制下来的每一个字用国际音标进行标注,用于之后的分析研究。
如果调查顺利,李康澄下一步会将这些搜集到的语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将调查得到的问题与结论用论文的形式进行发表。他也打算在2017年之前将调查成果最终写成一本书,与音像资料刻录成的光碟一起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