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下午,由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爱我科大,携梦同行”名师讲坛首场讲座于八教三楼大会议室开讲。讲座由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金明主持,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以“古典诗歌的中国情怀”为主题开讲,引经据典,为在场观众送上一次诗歌的“思想风暴”。
杨雨重点论述古典诗歌情怀中的人伦情怀。法语专业出身的她不仅精通中国古代文学,还对西方文学也广泛涉猎,她将诗歌做中外对比,结合中外古典诗歌的战争观和爱情观,重点讲解古典诗歌中的人伦情怀。杨雨还将中国古老的诗歌《采薇》与《击鼓》和西方的《给露卡斯塔》作比较,指出中国古代的男性在面对战争时,更看重功名大业,爱情的地位与之相比退于次位。
当谈到爱情观时,杨雨指出中国古代并不以爱情为婚姻的基点,而是以“传宗接代”为婚姻的总纲要。她以陆游跟唐婉的爱情悲剧来论证,并当场诵读陆游的《凤头钗·红酥手》。她认为,涉及到爱情时,诗歌大都表现为“怨”的情绪。“当你了解了一位西方诗人的爱情,那么你也就知道了他的一生。”杨雨教授通过引用西方雨果等诗人诗歌,对比总结出西方诗歌中的爱情是“慕”,是“恋爱中实现人生”,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爱情则是“怨”,是“恋爱中消遣人生”。杨雨还谈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悼亡诗,她认为苏轼的悼念亡妻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丁的《神曲》等诗歌中都体现了人伦情怀。
互动环节中,有学生提到的封建时代女性地位问题。杨雨借用李清照、慈禧等人的事例给予学生贴切的回答,并委婉地表现其对古代女性的同情。“如何成为有内涵、有品位、自信的女性?”杨雨结合亲身经历解读女性自我完善的方法。“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品。”她鼓励在场同学多读书提升内涵。同学们还向杨雨请教如何做入门外国名著阅读,杨雨建议大家先从出版社筛选作品,而后选定著名译者如傅雷等译作,“先读好书,慢慢培养对于外国名著的兴趣。”
刘金明鼓励同学们多读诗歌来增长知识,强调在学习中不仅要有“战争”的精神,也要有爱情的情怀,不管是学习还是爱情都应“认准目标,执着追求”。
新闻链接:
杨雨,女,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主讲中央卫视《百家讲坛》之《侠骨柔情陆放翁》,出版专著有《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