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就业促进行动】应对就业“凛冬” 我们有力度、有温度

疫情反复肆虐,多地开启静默模式,经济活动减少,企业对人才需求萎缩;而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千万,毕业生“内卷”严重,两者叠加,导致今年的这个毕业季困境重重,就业工作遭遇凛冬。


面临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化解毕业生就业难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抓住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实事”,学校全员参与、动态施策、精准帮扶,有力度、有温度地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全力以赴保障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微信图片_20220503161739_副本.jpg

▲校长书记与校友网络座谈直播带岗


1eedfc102bb44d83b6855392d87d52d3.jpg

▲校领导带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


2419a9de65304a9ab9ddbf9f8b5f1169.jpg

▲组织开展就业系列微宣讲


551b712012134a85b0b5b75ab2b274ac.png

▲在线招聘会不停歇

强化担当 全员协同促就业


2022年我校毕业生共有9692人,其中本科生7162人,研究生1067人,潇湘学院1463人,增量、增幅再创历史新高。为进一步推进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影响下的严峻就业形势,转变就业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多管齐下,坚持校内校外协作、线上线下联动,坚持学校主导、学院主体、专业主责,充分调动企业、家庭、教师、学生等多维主体的积极性,全员协同助力毕业生就业。


“要始终把学生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文件及会议精神,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湖南科技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推进,坚持高标准要求、高站位推进,把就业创业工作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就业创业工作,研判就业工作形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就业工作制度,推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充分调动院领导、班主任、系主任、辅导员、论文导师等多方力量,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说道。为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学校制定实施就业创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就业工作责任和目标,校长与各学院院长签订《落实就业工作承诺书》,加强考核评价,狠抓工作落实。将毕业去向落实情况纳入年终二级单位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实行评奖评优一票否决。设立就业工作育人绩效,根据各学院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分配。坚持过程考核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拓展就业新空间,学校积极响应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4月6日至16日,校党委书记唐亚阳带队走访调研湘潭市近10优秀企业,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就进一步加强科研联合攻关、人才培养合作、落实“访企拓岗”、建立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此次走访调研加深了我校对企业需求的了解,推进了校企资源的对接,开启了校企双方合作共赢、产学研互补的新局面。此外,校党委书记唐亚阳、校长朱川曲还化身“带岗主播”,暖心为学生种草优质校友企业,为我校毕业生学生挖掘了更多更广泛更优质就业平台,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4月22日,校纪委书记郭时印带领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教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负责人前往长沙市高新区湖南华诚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携手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作为第一责任人,高校”一把手”迈出校门,通过走访能建立并畅通就业合作渠道、充分了解吸纳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同时也能从培养者的角度大力推介毕业生,让合适的学生去往合适的岗位。 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谈道。深入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领导每年坚持带队访企拓岗,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拓展就业合作渠道。各学院党政“一把手”带头想办法主动联系园区、联系行业、联系企业、联系校友、联系实践实习基地,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优质和精准的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一把手”们的调研走访能与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络关系和灵敏的反馈机制,深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充分吸收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为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招生计划安排和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教育部于2022年4月确定了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名单,我校有4个项目成功立项,人文学院获3项,商学院获1项。坚持“学校主导、学院主体、专业主责、全员参与”的就业思路,全校教师都积极行动,推进就业育人工作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积极响应,全员行动,在就业育人领域实现了新发展与新突破。此外,人文学院将“落到实处助就业”作为工作指南,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就业为目标,多举措促就业,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抓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将更加有信心去面对将来就业,而对于培育者来说也找到了一个培养的方向在培训的过程中企业也可发展和挖掘人才,直接实现毕业生的就业。项目负责人新闻系副主任王超群表示,开展这个项目的过程并不轻松,填写申报书的时间紧、任务重,过程也比较艰辛。她们需要筛选出所有与媒体相关的企业,找到与学生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申报。校企对接,为学生开展技能培训,能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专业技能。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2022学期寒假期间开展了公益培训,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难题。现在,培训内容已导入学分课,实训课修满学分后可拿到相的结业证书。



动态施策 稳定就业“不停歇”


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工作开展难上加难,我校线下招聘会也进入“静默”状态。面对新就业形态,相关单位快速反应,动态施策,努力做好就业工作模式转变,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3月14日起线下招聘转为线上招聘,“线上双选会”、“云就业平台”……学校积极创新网络招聘形式,逐步探索线上就业工作新形式,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好沟通的桥梁。目前,就业单位数量和岗位数均大幅度有所增加。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双减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充分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去年九月份一直到三月份停止线下招聘,我们已经接了将近2000家用人单位,学生的就业情况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谈到上半年线下的就业工作,目前的就业率基本已经达到往年同期水平。截止到3月底举办小型双选会11场,大型双选会1场,视频双选会2场,宣讲会968场,提供就业岗位199889个。学校通过搭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信息及时推送、精准匹配等服务内容,努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确保各学院各专业就业工作进展顺利,进程正常,每月15日通报全校各学院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确保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以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生离校、7月20日8月31日为2022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时间节点。“分四个阶段推进就业工作,是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教育目标制定的,实际上这也是给我们自己一个压力、一个动力,学院一个追求、一个要求,大家都朝着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去努力。”以四个时间节点为就业率达标节点,确保就业率呈逐渐上升,稳中求升的发展态势。“我们更希望数据越真实,学生的就业质量越高,而不是为了完成数值而去做工作。”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沈智祥说道。目前湘潭疫情清零,针对省内14天没有发生疫情新增病例的地区开放招聘可以容纳85家单位日常随时来招聘的场地已经完成新建线下招聘工作开展正紧锣密鼓得进行中。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就业工作统筹开展。招生就业处联合校友办以及相关学院,通过视频双选会、空中宣传等形式,分类别举办师范类专业、人文社科专场、校友企业专场、外语类企业专场等一系列视频双选会,增加空中宣讲会、教师招聘专栏、“码”上行动等招聘项目,努力增加岗位供给。“今年我们推出了“就业微宣讲”线上主题交流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协同性。” 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说道。此外,按照往年系统规划,针对毕业生求职意向多元化取向,开展“你想去我来请”系列活动,各学院广泛通过谈心谈话,建立毕业生就业意愿台账,由学生亲自挑选最受青睐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会组织过程中,以学生浏览量、简历投放量等为依据确定参会用人单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求职意愿。同时,充分利用就业网、云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公众号和QQ群,坚持每天更新和推送就业信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就业进度学生个性化推荐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服务的精准性。


受疫情影响,线下招聘转战线上,没有专门的面试场所成为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招生就业处多方协调,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毕业生“专属的网络面试间”供学生预约使用,为研究生复试和毕业生面试提供安静、正式的面试环境同时,广大师范毕业生用于线上试讲的“录课室”,也在紧锣密鼓的协调布置中。“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面试,不合适的场地的各种不良因素会影响面试的成功率学生需求,我们就有行动。”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说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持人文关怀理念,积极回应学生需求,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为学生考研就业提供专门面试室。“在面试中的表现很好,与学院提供的好条件是分不开的。”学生纷纷称赞,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身处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提升了广大师生员工在学院中的幸福感。


为加强校企合作,挖掘更多就业资源,学校于4月19日开展校友企业网络座谈暨直播带“岗”活动,并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连线各校友代表、校友企业代表和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上海校友会会长徐鲁倡议全体校友、各地校友会共同反哺母校,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同时竭尽自己的所能,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极向社会推荐母校及母校毕业生,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助力他们尽早实现就业。校友企业网络双选会整体状况反响良好,教育电视台、学习强国纷纷报道,带动了更多校友企业的参与,进一步加强了校友企业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校园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单位和岗位。


精准对接 攻坚克难暖人心


在2022年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的情况下,各单位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同时理性分析形势,意识到疫情对就业市场活跃程度等造成的影响,以及学校的学科特点、毕业生就业意愿等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面对新危机、新挑战、新压力,各单位创新方法、精准发力,结合学科特色、毕业生就业特点、学院优势资源,开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结合现有校园招聘和就业市场主体情况,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稳定,但充分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指出,疫情导致招聘进程滞后、求职通道受阻,“从目前我们所监测到的学生的就业数据来看,与往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就业存在不平衡学院专业、男女性别、学科类别不平衡。学科类别不平衡,文科尤其是师范生就业进程相对滞后。师范类专业因国家双减政策导致岗位供给缩减,面试受线上形式制约,较少单位采用“录课”形式,就业比以往更具备挑战性。同时,随着毕业临近,毕业生压力转移到毕业设计等方面,无实体活动的线上招聘更容易让毕业生忽略。


据了解,自三月份我校线下的招聘会停止后,在疫情的影响下,我校今年整体的就业形势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岗位供给在减少,二是受线上招聘方式的制约。“单位与毕业生通过线上面试的方式所达到的满意度比较低,对双方的了解不如线下面对面交流。 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分析道。另外,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比较高、线上招聘参与度低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毕业生就业意向呈现多样化,求职期望不断提高,同时对于线上招聘新形式适应程度不高,导致线上招聘主体效果不理想。对此,蒋利平建议道:“美好的期望是要有的,但是要我们当前的自我状况评价社会发展的阶段、疫情影响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够单纯的只强调美好的期望。”


面对当前严峻的新冠疫情形势,体育学院绷紧防疫,统筹处理好常态化防疫工作和学院事业发展的关系,结合体育学科特色、毕业生就业特点、学院优势资源,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体育学院目前缓就业、慢就业现象严重。由于自身专业针对性强,相关企业对体育专业需求量供过于求,部分学生不愿选择不限专业的岗位。学生就业不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疫情带来的就业冲击,依然在等待考公考编。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胡斌梁重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鼓励毕业学生调整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广大毕业生要充分认识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压力为动力,打破传统中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思想,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主动适应疫情形势下线上双选会的招聘形式。胡斌梁提醒毕业生们:“求职的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的环境下,大家要克服观望、攀比、嫉妒、投机等不良心态,正确定位。”


面对就业状况不佳的现状,体育学院迎难而上,创新方法、精准发力,成立就业工作组,多措并举帮扶毕业生尽快就业。实施学院领导、方向课老师、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就业帮扶制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就业,尤其是将就业帮扶工作与年底绩效挂钩,对岗对人核定就业绩效。同时组建了毕业生党员一对二的就业帮扶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以寝室或班级为单位,从督促身边人为起点,再覆盖至全班乃至全年级,每周五向学工办汇报帮扶同学的就业情况,实现困难就业毕业生帮扶全覆盖。体育学院1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安顺党员就业帮扶小组的一员1月,初步拟订就业帮扶名单,他们督促帮扶对象就业,转发、帮助完善就业信息根据被帮扶人的就业进程开展活动。后期我们还会有一个帮扶的反馈来督促我们的工作。我们也会主动提醒被帮扶人就业注意事项。”目前,党员就业帮扶小组已惠及30余人。


为提高学院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机电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我们学院考研、二战学生人数占比多,很多学生无法拿到双证影响就业的情况也大有人在。”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徐文璐谈道。针对“慢就业”这种现象,学院采用“传帮带”等措施多管齐下促进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机电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校友资源,近年来持续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就业创业工作全过程都有校友参与,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并邀请优秀校友主讲。在今年新生教育大会上,特邀毕业生“全国创业英雄百强”李晨主讲了一场生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同时积极邀请校友在不同年级举行就业和职业生涯讲座,利用毕业生的传帮带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


临近毕业,机电工程学院18级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三的王祖成开始对就业选择感到困惑,对自己的求职意向尚未有清醒的认知,同时又担心做出选择后,努力发展却一无所获。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徐文璐得知后,几次联系他面谈以及电话咨询,王祖成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在徐文璐的帮助下制定了行动方案。作为就业负责老师,徐文璐也积极与他的意向单位做前期沟通,并推荐了该生简历,最终成功签约。“大学生活中,学习和社会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难以绝对区分主次。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确定出相对的主次关系。要学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和现实条件做选择,并合理安排学习与社会活动时间。”徐文璐建议道。


在多个学院都做过就业辅导员的苏俊铭强调,毕业生们在就业选择上一定要自我定位准确,要发现自身的优势。“找工作是一个双向匹配的事情,只有发现自身最大的优势后,才能匹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8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李东明从大二开始就坚定自己想考研的想法,但是成绩并不理想。苏俊铭了解后,多次与其接触谈心,了解情况,发现李东明的综合能力强,建议他发挥综合优势去找一份对综合性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李东明听取了他的建议,确定了求职目标,一路向前,成功签约世界五百强企业。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