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综合新闻

缺图)“不要关注我们,而是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辽宁男孩在校卖烤鸭资助湘西山里娃读书

作者:文\杨欢 李胜 图 段鹏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日期:2012-06-17 浏览:16

在我校南区商业街有一个的小贩,他穿着简单的背心,卷着裤腿,戴着厚厚的手套,烤箱前熟练地烤着鸭子,并时不时地用挂在自己脖子上的毛巾擦一擦脸上沁出的汗珠。一眼望去,街边众多的小贩中唯独他一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
 
  这个小贩,是我校2008年毕业的体育学院学生于粼。今年27岁的他是吉林辽源人。卖烤鸭是他的事业,而另一份还未完成的梦想——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实现的读书梦,也是他的一份事业。但作为一个大学生,为何选择买烤鸭的方式呢?“想资助孩子们的话,用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只要有能力去做。”在毕业之后尝试过村官和老师职业后的于粼,发现这些工作并没有带给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选择放弃,去年十月,开始了自己独特的创业之路。
 
  资助山里娃读书的梦想来得并不突然。在学校读书时,于粼一直是个很热心的人,乐于帮助同学,因此他的朋友很多。学校组织的一次“三下乡”支教的经历,让这位年轻人萌生了想要帮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的想法。一开始,好友孙成龙并不理解,他认为去支教国家津贴才一个月800元,“自己的生活都不好,怎么有能力去资助别人呢?”但于粼仍坚持去了。

  支教结束后,于粼回到学校便立马跟孙成龙说起他在支教时的见闻。“一个家庭有很多的孩子,孩子多负担重,又多是重男轻女,哪怕能读书的孩子,生活也很苦,甚至连鞋子都买不起,平时就光着脚去上学。”这样的描述,加上于粼的劝解,让孙成龙也加入了朋友的梦想之行中。
 
  “我曾经有书读却不好好珍惜,而那些孩子们是希望读书却读不起书,于粼的工资比我低,但他都能帮助他们,我为什么不能呢?”与于粼有了共同梦想后的孙成龙,常在自己的理发店里与于粼一起对未来进行规划。于粼认为,给予孩子们经济帮助是最实用的方法。于是,他离开了支教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并帮助他们。
 
  今年暑假,趁着生意消停,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于粼和孙成龙决定去湘西资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因为我去过湘西支教,而且我有很多同学都留在那里,所以我了解哪些孩子真正需要帮助,而不是‘选秀’似的去寻找。”于粼希望自己的每一分钱都可以为孩子们做到实处。
 离家已经8年的于粼,回辽宁老家的计划还未提上日程。虽然想家,但还等着他去实践。
 
  而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于粼其实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只是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为社会做点贡献,而且还没有做的很好。这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媒体要做的应该是关注孩子们,而不是我们。”于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