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聚焦“353”战略】化学化工学院:在服务“三高四新”中打造高原学科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聚力打造“三个高地”。打造“三个高地”,就是要把先进制造业这张名片擦得更亮。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聚焦经济社会主战场,围绕服务先进制造业,精心谋划学科布局,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交流,推进产教融合,把学科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近几年,化学学科成绩斐然,排名进入全球学科ESI前1%,获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学科的三大重点布局方向更是在服务电子、医药、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领域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2c58cb5596464e8ae76dde36565d3e.jpg

ffb0b8d098f74bb3ad81bb15f0aa2ee4.jpg

3e80d9453e9947029a701419d564715e.jpg

▲化学化工学院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服务“三高四新”,优化学科布局


瞄准先进制造业,化学化工学院精心谋划学科发展,很早就在光能分子功能材料、生物活性分子与药物、环境功能分子材料三个方向上落子布局,聚焦现代电子、医药产业及环保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把学科发展融入到了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在助力湖南打造“三个高地”的进程中,努力把化学学科逐步打造成高原学科。


围绕这一学科布局,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化学化工学院学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5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其他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90余项,项目总经费近5000余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其他奖励15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Inorg. Chem.》《J. Phys. Chem. B》《J. Org. Chem.》《Org. Lett.》《Anal. Chem.》《J. Chem. Edu.》《中国科学》《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化工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0余篇;获授权国内外专利140余件。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周虎表示,学院功能膜材料已用于高尖端电路板制造,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螯合絮凝剂等用于湘江流域治理重金属污染效果良好药物依达拉奉等合成新技术实现了转让,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学科布局的三大方向都伴随着经济主战场一路迅速成长,结出累累硕果。不仅如此,在全体化学学科人共同努力下,学院终在2020年荣获了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化学学科打开上升空间,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通道


周虎表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的获得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学科近年来努力发展的认可,是学院充分提炼学科研究方向与特色、注重学术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学研究水平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能力、极力提升学科的社会声誉等的结果。为了实现353战略,化学化工学院将力争在国家级人才、国家重大(点)项目、国家级奖励等方面实现突破!”



加强合作交流打造人才培养平台


聚焦打造学科人才培养平台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学科布局创设了3个实验室,组建了2支创新团队——化学构效关系与功能分子设计合成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杂环及金属配合物类药物研发湖南省湖湘高层次人才聚焦工程创新团队,打造了2个中心——化工与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膜材料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其中,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依托上述平台,学院围绕前沿科技加强合作交流,不断开展探索研究,在探索中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打造科研队伍。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曹佳民副教授研究团队成立于2015年,带领4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聚焦新能源材料,开始了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探索。作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有效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并具有质量轻,柔性好,可制备大面积器件等突出优点目前为止,在该团队的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开发了基于吲哚并噻吩核的窄带隙小分子受体材料等优良的光伏材料,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在Chem. Eng. J.,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Energy Mater. J. Mater. Chem. C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负责指导设计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新型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为了获得世界前列的有机太阳能新材料,我们开发了基于吲哚并噻吩核的窄带隙小分子受体材料,其三元电池效率达到了18.18%。除此之外,团队还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黎明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张坚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Ergang Wang教授等开展合作研究,取得了系列可喜可贺的成果。曹佳民说道。


在科研探索中,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彭丽芬副教授表示,科研路途中困难重重,在遇到问题时需要不断尝试。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即使在假期也会去做实验,攻克难关。20级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的赵艳亭是彭丽芬的学生,“刻苦钻研”是她留给彭丽芬最深刻的印象。“她从周一到周六都工作,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周日偶尔还加班,特别努力。”彭丽芬称赞道。虽然很累,但满足实验需要,在看到实验成果后赵艳亭倍感慰藉坦言,在刚动手做实验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软件不会使用,理论和机理都不了解……但通过查阅文献,在导师的帮助下,自己的能力慢慢得到了提升。“团队氛围特别好,在实验室里得到了很多师兄师姐的帮助。”赵艳亭称,当她找不到药品,实验遇到困难,不会使用仪器的时候,师兄师姐总会很热心地帮忙解决问题。


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唐子龙表示,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老师们的团结和历届领导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培养。“实验室老师们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及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是科研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子龙认真说道。为克服科研当中的困难,要求实验室成员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为实现科研项目的成功,期望在引进人才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为了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我们在科研方面采取了科研绩效考核办法和传帮带两个措施来激励青年教师,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科骨干。”学院党委书记周文革说道。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获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湘英才、青年芙蓉学者、百人计划、省杰青、省优青、新世纪121人才等人才称号30余人次。为优化学科人才结构,学院正在实施青年教师助推计划和百人计划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打造扎根学校、倾心施教、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为推动学校建设上水平上台阶提供有力支撑。“学院每年都会选派青年教师去知名企业担任访问学者,并定期选派青年教师赴境内外高水平科研院进行学习交流周虎补充道。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学科互利共赢


目前化学化工学院已与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家企业达成合作,转让技术10项,经费1000余万元;与湖南湘钢鑫通炉料有限公司、福建卫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就产学研重大项目凝练和申报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与各方继续夯实合作基础,细化合作内容,确保多方共赢,努力践行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刘立华教授负责的“利用生产氟钛酸钾过程中含铁废水制备聚合氯化硫酸铁净水剂技术”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制订企业标准(Q/DBRN 001-2013),建成年产2.5万吨生产线,转让技术3项。刘立华表示,服务企业难度堪比发表学术论文,甚至更复杂。企业项目一般的技术容易解决的问题,企业不需要学校去解决,需要解决的往往是一些“难啃的骨头”。校企合作不仅技术难度大,更要求学院善于企业沟通。“企业它是盈利为主,我们做的东西必须要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计划带领研究生立足于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规划后再联系企业。促进校企合作非常重要,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希望在实验室所做的研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技术的发展。他说。


周虎教授主持自主创新的功能膜材料已应用于电路板(PCB)的精密制造,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高尖端PCB 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五年来产品销售额逾10 亿元获湖南省科进步二等奖2 项,专利成果转化3项


    “化学化工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的合作,近年来共承担企业横向项目200余项,经费1000余万元。”周虎说道。推产教融合,有助于及时掌握企业的需求,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科的科研能力与社会声誉;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减少人力培养成本。为此,化学化工学院以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为纽带,组建校企联合教学科研团队;对接产业教学基地,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与技术创新平台;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与成果转化,共同创建技术创新平台。通过跨界整合、平台共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地深入贯彻落实“353”战略,推动“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任务落实,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不断努力。


评论
用户: 邮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