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53”战略】人文学院: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人文学院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353”战略,聚焦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未来五年要“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全面转型”。
人文学院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政策导向,抓住学科专业调整的契机,通过内部挖潜和专业融合,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师资;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以毕业/学年论文(设计)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围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近五年来,人文学院实践教学始终狠抓实习过程管理,明确建设目标,探索创新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革命,强化实践环节,探索提升文科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贡献力量。
一、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优化教学师资
人文学院积极筹划,主动申报各类实践教学平台。目前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融媒体建设与发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文科师范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湖南省首批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湖南省语言文字基础教育研究与推广基地”,与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创谷”等2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学院拥有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中心和“豆沙包”“黑蚂蚁”工作室。
人文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已具备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和坚实的研究基础。新闻系教师申报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师资培训项目“虚拟现实技术与5G时代VR新闻人才培养”“基于新文科的新闻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学院教学副院长具备跨学科的学习经历,丰富的教学、科学与管理实践经验。学院教学团队凝聚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老师,具备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近五年完成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学院教学骨干教师长期参加产业活动,与30余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开设了一批校企合作课程。
▲人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二、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围绕专业认证和评估,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增开了《专业计算机应用》《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广告专业增开了《网络与新媒体课程设计》《动画设计与网络广告课程设计》,新闻专业增开了《音视频内容制作》《新媒体运营实训》等提升文科专业技能的实践课程。
▲人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聚焦一流专业和新文科建设,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新增了《中文专业技能实践》《广告文化考察+》《新闻评论》等五大类8门省级一流课程,新增《民间文学》《西方现代化研究》《现代汉语(1)》《中外新闻传播史(2)》《中国古代史(2)》5门校级一流课程。
依托本科全程导师制,组织各专业竞赛、科研指导团队。所有本科生四年安排全程导师,负责专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各项工作;整合各专业资源、实践案例和科研成果,组织了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写作竞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6大类政府赛事指导团队。
三、以毕业/学年论文(设计)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
以毕业/学年论文(设计)为依托,构建了“课程—项目—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四位一体,相互协同的教学模式。
一是开展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革命”,各课程组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持续改进,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是组织开展科研创新和创业项目。吸引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指导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自主开展服务项目。
三是组织学科与专业竞赛。组织学生参与政府组织的学科竞赛;将企业需求以工作室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成果投产后联合企业参与行业性竞赛;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
四是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课程考核、专业见习、实习、研习等人才培养环节的强化,各文科专业学生前期成果可以作为学年论文评定成绩的依据,实习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其研究、调查结果给定专业实习成绩,最终成果可以作为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四、围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
一是围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竞赛、论文(设计)”等四个方面的需要,系统推进专业教室、实践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基地的建设。二是在行业合作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50余家。三是联合企业共建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基地4个、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基地3个。
五、实践教学改革的特色和创新
突出以“课堂革命”为手段的教学内容改革。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起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教学大纲修订和课程过程性考核入手,突出“课程思政”,围绕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改变传统知识传授方法与技能培养模式,充分共享校企资源,以全程本科导师制和毕业/学年论文(设计)为依托,在“做—学—做”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识与体验”融合,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广度和深度,以及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评价。
突出“以赛促学”的专业技能竞赛模式。强调人才培养形式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组建竞赛指导老师团队和工作室,整合本科全程导师制和班主任制度,深度对接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项目、竞赛等,既是培养学生综合性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也是培养师资队伍的方式。
▲人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注重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是与专业核心理论课等对应匹配的实践课程群,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专业实践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四年不断线的方式,持续地为学生理论课学习提供保障,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脚手架。引入“个性化”“研讨式”教学理念,既参照国外关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方法,又坚持国内的理论研究方法,力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证调查、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有机结合起来。
▲人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
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文科专业很多专业知识结论未有定论,存在争议,实践教学中不预设结论,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专业研讨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学生在研讨式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将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融为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教师与学生真正融为一体,体现了国际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具有前瞻性。教学目标以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劳动教育目标为维度,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深植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培养学生努力造就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入课程思政,强调劳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始终以培养高尚师德、教育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主线,在相关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同时,鼓励通过社会调查、田野调查、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 0731-58290394
邮政编码 411201
联系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